
招商熱線:

郵箱:

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7-19 11:11
- 訪問量:
【概要描述】根據收集本地區以往水文地質資料,項目區位于伊洛河沖洪積二級階地,淺層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全新統、上更新統沖洪積形成的一套砂卵石層,水量豐富,項目區北邊為伊洛河一級階地及河灘,總體地勢南高北低,該區域地下水整體流向為由南向北略偏東徑流,向伊洛河河谷排泄?! ?017年4月,在項目區周圍開展了地下水水位統調工作。根據水位統
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概要描述】根據收集本地區以往水文地質資料,項目區位于伊洛河沖洪積二級階地,淺層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全新統、上更新統沖洪積形成的一套砂卵石層,水量豐富,項目區北邊為伊洛河一級階地及河灘,總體地勢南高北低,該區域地下水整體流向為由南向北略偏東徑流,向伊洛河河谷排泄?! ?017年4月,在項目區周圍開展了地下水水位統調工作。根據水位統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7-19 11:11
- 訪問量:
5.1 地下水環境影響識別
5.1.1 地下水流向
根據收集本地區以往水文地質資料,項目區位于伊洛河沖洪積二級階地,淺層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全新統、上更新統沖洪積形成的一套砂卵石層,水量豐富,項目區北邊為伊洛河一級階地及河灘,總體地勢南高北低,該區域地下水整體流向為由南向北略偏東徑流,向伊洛河河谷排泄。
2017年4月,在項目區周圍開展了地下水水位統調工作。根據水位統調結果繪制了枯期地下水等水位線圖見圖5-1,以確定調查評價區地下水流場。

圖5-1 地下水評價范圍、水位等值線(2017年枯水期)及地下水流向圖
由枯水期地下水等值線圖可以看出:項目調查評價區地下水整體流向為由南向北徑流,
在項目區及東南側高龍鎮及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附近,可能由于淺層地下水開采量較大,受此影響在項目區附近淺層地下水流向局部受到影響,周圍地下水略向高龍鎮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方向徑流,但是并未形成封閉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總體上向北部伊河方向徑流,在伊洛河谷排泄。
5.1.2 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
本次地下水環境評價的主要保護目標為調查評價區的淺層含水層、可能受建設項目影響且具有飲用水開發利用價值的含水層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環境敏感區。
根據調查,項目區周圍鄉鎮、村莊居民主要采用鄉鎮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水源作為生活用水,目前調查區內集中式管網已全部覆蓋。原農戶取用的自備井大多已廢棄。因此,項目區周圍主要的保護目標見表5-1。
?、彭椖繀^周邊及下游灌溉井
根據調查,項目區位于伊洛河二級階地區,淺層地下水豐富,適合農業生產,項目區周邊廣泛分布有葡萄園種植基地及櫻桃采摘園等,周圍有大量的農業灌溉用井,井深多小于50m,主要開采淺層地下水用于農業灌溉。
?、萍惺斤嬘盟?/p>
?、俑啐堟偣┧畯S地下水井
根據《河南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位于偃師市高龍鎮左村,共1眼井,日供水能力約1600m3/d,保護區范圍為水廠廠區及外圍東95米、西100米、南100米至207國道、北200米的區域,屬一級保護區。根據地下水調查資料分析,該項目處于廠區地下水的上游,不在項目廠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區,取水段為淺層水和中深層混合地下水。
?、谮w寨集中供水井
趙寨集中供水井位于偃師市高龍鎮趙寨村,位于項目區東北方向約2500m處,共1眼井,水井深度約200m,主要供本村居民生活及農業灌溉用水,供水規模>1000人。

5.1.3 地下水污染途徑
?、耪顩r
正常狀況下,根據可研報告及相關要求,本項目需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 50934)等標準設計要求,裝置區、罐區等需進行地面硬化處理,原料、物料及污水輸送管線經過防腐防滲處理,池類采用現澆抗滲鋼筋混凝土和池內壁設防腐層結構,因此正常狀況下不會發生滲漏而產生地下水污染的情況。
?、品钦顩r
非正常狀況條件下,本項目主要污染源來自于真空機組排水、地面沖洗含油廢水、水封罐排水、原料脫水、化驗室廢水、生活污水、循環冷卻水、鍋爐房排水、排水暗溝、污水管道、儲油罐底部等不易發現的部分,由于設備老化或者防滲設施腐蝕等產生的污染物泄露。
本工程與污水有關的池類水工構筑物均需現澆抗滲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內壁根據介質情況設防腐層,池體按規范要求設變形縫或后澆帶。室內管溝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鋼蓋板;室外管溝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蓋板。因此在生產運行期間,只有在各類廢污水收集管網或廢污水處理建(構)筑物出現破損及生產原料發生跑、冒、滴、漏的非正常工況下,如處理不當,污染物可能下滲影響地下水。
5.1.4 地下水污染因子
依據建設項目性質及污染物排放狀況,本項目主要污染物有COD、SS、NH3-N、石油類等??赡軐е碌叵滤廴镜囊蜃映薖H、NH3-N、NO3-、Cl-、SO42-、氟化物等常規地下水因子超標以外,還有COD、石油類等污染因子。
5.2評價工作概述
5.2.1 評價程序
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相關要求,結合項目區基本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按初期準備、調查監測、預測評價和報告編寫四個階段進行。
準備階段:搜集和研究有關資料、法規文件;了解建設項目工程概況;進行初步工程分析;現場踏勘,對環境狀況進行初步調查;初步分析建設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初步確定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大綱。
現狀調查與工程分析階段:完成現場調查、地下水監測、取樣分析化驗、室內外試驗和室內資料分析等工作,同時進行工程分析,確定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重點。
預測評價階段:依據國家、地方有關地下水環境管理的法規及標準,進行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
結論階段:綜合分析各階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與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環境影響跟蹤監測計劃,完成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
5.2.2 評價范圍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評價范圍應反映調查評價區地下水基本流場特征,滿足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為基本原則。由于項目區周邊做過部分地下水勘查相關工作,且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本次評價工作范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自定義法,以涵蓋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為原則,以水文地質邊界為依據,結合項目區的地形地貌特征進行劃定。

圖5-2 本項目水文地質調查評價范圍
本次工作調查評價范圍結合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地形地貌特征及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進行劃定。調查評價區西側軍屯村-前王東村為邊界;南側及東南側以高龍村-姬家村地貌單元界限為邊界,涵蓋主要的地下水保護目標;東側以陶花店-逯寨為邊界,北側以伊河為邊界。調查評價區涵蓋了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水源地保護區、趙寨集中供水井等主要的地下水保護目標,調查評價區面積約35.40km2。
5.2.3 評價等級
?、彭椖款悇e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附錄A,本項目屬于危險廢物的處置及利用,項目類別為Ⅰ類。
?、频叵滤h境敏感程度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6.2.1條表1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表,對項目區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進行分級。
根據《河南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高龍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共有1眼供水井,保護區范圍為水廠廠區及外圍東95米、西100米、南100米至207國道、北200米的區域,屬一級保護區。項目區位于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西北方向約800m,根據地下水調查資料,項目區附近地下水流向為從南向北方向徑流,項目區不在水源地的補給徑流區。
趙寨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位于偃師市高龍鎮趙寨村,位于項目區東北方向約2500m處,根據地下水調查資料,項目區附近地下水流向為從南向北方向徑流,項目區位于水源地的補給徑流區。
綜合以上因素,按照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6.2.1條表1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表,將項目區地下水敏感程度分為較敏感。
?、窃u價工作等級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6.2.2條表2評價工作等級分級表,本項目為Ⅰ類項目;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為較敏感區;本次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一級。
表5-2 評價工作等級分級表

5.2.4 評價任務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對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要求,本次工作的基本任務包括:
?、胚M行項目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水文地質調查測繪,通過水文地質勘探工作詳細掌握評價區水文地質條件,詳細掌握調查評價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與規劃;
?、崎_展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詳細掌握調查評價區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
?、腔静榍鍒龅丨h境水文地質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勘察試驗,確定場地包氣帶特征及其防污性能;
?、雀鶕ㄔO項目特征、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影響預測,預測污染物運移趨勢和對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與地下水環境影響跟蹤監測計劃,保護地下水環境,為建設項目工程設計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5.3 調查評價區環境條件概述
5.3.1自然地理
5.3.1.1地形地貌
評估區地形總體為南高北低,地形由南向北漸次降低,且整體由西向東傾斜,評價區區內地貌依其成因、物質組成和形態特征,可分為流水地貌和黃土地貌,地貌可分為河流階地、洪積扇及沖洪積平原和黃土臺塬(圖5-3)。
?、藕恿麟A地
?、俾?/p>
分布于調查評價區北部分,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標高110.3~124.8m,組成物質為全新統堆積的細砂和砂卵石,部分地段表層被淤泥質粉砂或粉土覆蓋。
?、谝患夒A地
分布于調查評價區東彭店以西區域,階面平坦,微向河谷及下游方向傾斜,階面標高113.3~144.8m,前緣呈陡坎或緩坡高出漫灘2~3m。組成巖性為全新統河流堆積粉質粘土、粉土、細砂及砂卵石。
?、鄱夒A地
主要分布于調查評價區高崖以南、高龍村以北區域,南高北低,地形起伏不大,主要巖性為粉質粘土、粉細砂等,二級階地高出一級階地10m左右。
?、坪榉e扇及沖洪積平原
主要分布于調查評價區高龍村以南、大口鄉、緱氏之間,洪積扇后坡較陡,前緣緩。前緣與沖積平原,河谷階地多呈漸變接觸,部分成陡坡接觸。沖溝多在后部發育,切割深度10-50m。組成物質為中、上更新統洪積含礫黃土狀粉質粘土及卵礫石層。
?、屈S土臺塬
主要分布于調查評價區故縣-緱氏一帶。走向近東西,地面起伏不大,略向南傾斜。地表高程180-250m,高出河谷階地50-150m,地表為上、中更新統黃土,下伏下更新統—新近系。邊緣沖溝發育,切割深度30-50m,黃土柱、天生橋、侵蝕洼地等微地貌發育。
由于自然營力和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的作用,區內形成了眾多的微地貌形態,其中自然地貌主要有陡崖、斜坡、臺地等,人工地貌主要為人工斜坡。

圖5-3 區域地貌圖
5.3.1.2氣象、水文
?、艢庀?/p>
具有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長的特點。
據多年氣象資料分析(1961--2013年),評價區多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44.2℃(1996年6月22日),極端最低氣溫-18.2℃(1969年2月1日);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198.5mm;從1961年至2013年共53年的平均降水量516.81mm。據偃師氣象站資料,2009年總降水量565.5mm,2013年總降水量為406.3 mm。見圖5-4。

圖5-4 偃師市氣象要素時程圖
?、扑?/p>
偃師市屬黃河流域的伊洛河水系,和評價區有關的河流主要為伊河,伊河流經偃師市,長18.51公里,伊河是洛河最大支流,發源于欒川縣伏牛山北麓,經伊川流入區內,從龍門呈西南~東北向流動。洛河、伊河在偃師市楊村附近匯合為伊洛河,于鞏義市神北匯入黃河。據黑石關水文站觀測資料:伊洛河1999~2009年10年間平均徑流量52.20m3/s,最大洪峰流量2260m3/s(2003年9月);10年間平均含砂量為0.098kg/m3,最大含砂量為0.366kg/m3(2003年),見圖5-5。

圖5-5 伊洛河黑石關站多年平均水文要素圖
由圖5-5可知:伊洛河黑石關站1999~2009年這10年間,水位高程、流量和含砂量的水文特征曲線基本相似。2003年的流量和含砂量達到了這10年間的最大值,這是因為2003年降水量較豐的緣故。豐水年過后,地下水位呈下降趨勢,這和區域水位高程的變化趨勢相一致。
伊東渠,位于伊河南岸,渠首位于洛陽市龍門園區西草店村,引伊河水,伊東渠灌區由水務局管理。據調查,現伊東渠為排污渠,水面寬約2.5m,水深1~2m。
5.3.2評價區地質特征
5.3.2.1地層巖性
調查評價區地表被第四紀地層覆蓋,第四紀地層發育齊全,厚度逾200余米。區內有湖積、沖積、沖洪積、風積等多種成因的第四紀地層?,F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藕恿鞫逊e平原區
?、傧赂陆y(Q1al-l )
地表無出露,據鉆孔揭露為一河湖相地層,巖性為棕褐色、淺黃色、黃綠色、灰綠色砂質粘土、粘土、泥質粉砂,灰白色砂卵石及泥質礫石層,局部尚夾有泥灰巖。根據其粒度在垂直方向的變化特征,本套地層可劃分為上、下兩段:
上段:為一套以細粒為主的沉積物,多為棕褐色、棕紅色、淺黃色砂質粘土,泥礫夾薄層粉細砂和透鏡狀砂卵石層,厚度約70-100m不等。
下段:為一套以粗粒為主的沉積物,多為灰白、灰黃色卵礫石層夾中細砂層及砂質粘土薄層,厚約40~80m,砂層具清晰的水平層理和交錯層理,據有關文獻資料本地層孢粉化石較少,僅見一些草本植物花粉等。
?、谥懈陆y(Q2al-l)
區內中更新統沖湖積層埋藏在上更新統、全新統地層之下。據鉆孔資料,該地層為一套棕紅、黃褐色粘土、粉質粘土含鈣質結核,夾泥礫或粉土、砂透鏡體厚度20-50m,不整合于下更新統地層之上。據鄰區洛陽潘寨LK6孔測年資料,其頂部(埋深110m)絕對年齡為57萬年。表明中更新統上部在河谷區已被侵蝕。
?、凵细陆y(Q3al)
分布在洛河二級階地區,具二元結構,上部為灰黃、棕黃色含鈣質結核的黃土狀粉質粘土,下部為5-20m厚的砂卵石層或砂卵石層夾砂、粉質粘土薄層,卵石由石英砂巖,火成巖及石英巖組成,分選、磨園均較好,礫徑一般5-10cm。在一級階地及河漫灘區,上更新統沖積層被埋藏于全新統之下,且與全新統不易區分,組成一層40-70m厚夾粉土、粘土薄層的砂卵石層,該層富水性好,是當地地下水主要開采層。
?、苋陆y(Q4al )
分布在洛河一級階地區及河漫灘區,一級階地上部為黃褐色粉土,河漫灘區多為粉細砂、中細砂夾黑色淤泥質粉質粘土;下部為砂卵石層夾淤泥質粉質粘土??偤穸?5-30m,見圖5-6。

圖5-6 偃師段洛河地質剖面圖
?、泣S土丘陵區
本區缺失下更新統地層,中上更新統黃土直接覆蓋于基巖之上?,F分述如下:
?、僦懈陆y黃土(Q2eol-pl )
巖性為棕紅、褐紅、黃褐色粉質粘土夾黃褐色粉土、夾鈣核和鈣質結核層,古土壤層發育,多者可達十二層,厚0.5-5m不等,其底部多有一層厚度不等的鈣質結核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
?、谏细陆y黃土(Q3eol)
主要分部在區內邙嶺區,巖性為灰黃色粉質粘土、粉土,含少量鈣核,可見1-2層古土壤,呈紅褐色。具大孔隙,垂直節理發育。據前人分析資料知:一般孢粉和微體古生物化石很少,僅蝸?;^多。
5.3.2.2地質構造
評價區所處的洛陽盆地系中生代末期形成的北東向斷陷盆地。盆地南為嵩山背斜,北部有垂直斷距近數千米的首陽山斷裂,形成了盆地基底南高北低的掀斜形態,盆地內中生界埋深達1000~3000m。因歷經多次構造變動,盆地基底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發育有東西向、北東向、北西向三組斷裂。三組構造體系,特別是近東西向構造體系的控制,決定了本區的基本輪廓,導致區內地貌形態多為東西向或近東西向展布。
區內北部主要為首陽山斷裂,自洛陽至偃師呈東西向展布,為一斷面南傾的高角度正斷層,垂直斷距約2000m,傾角大于700。北盤上升,主要由二疊系砂巖組成,上覆(Q2+3eol)黃土;南盤下降,主要有230余米的第四系河湖相沉積。斷裂兩側地貌及地層巖性的差異,反映出斷裂挽近期活動強烈。該斷裂是構成洛陽盆地的北部邊界,對新生代地層及水文地質條件具明顯的控制作用。南部主要為山前斷裂,是控制南部山區與盆地的地貌景觀差異的地質構造。此外,還發育有不同級次的次級構造斷裂,如北西向嵩山斷裂、五指嶺斷裂、龍門草店斷裂,北東向的宜陽關林鞏義斷裂等。
5.3.2.3新構造運動
新生代以來,北部邙嶺區長期持續抬升遭受侵蝕,形成基巖丘陵地貌景觀,賦存有基巖裂隙水。盆地區長期相對下降,接受沉積,形成河谷平原地貌景觀,為孔隙水的賦存提供了良好的儲存空間。
從沉積物的巖性、巖相、厚度、地形地貌分析,具多旋回沉積特征,顯示出升降運動的差異性。早更新世偃師地區以沉積為主,在新近系河湖相沉積的基礎上普遍沉積了80~180m厚的河湖相地層;中更新世開始緩慢上升,凹陷區繼續接受沉積。同時,在嶺上接受了風成堆積,并夾有數層古土壤,表現為升降運動中伴有相對穩定的時期。中更新世晚期,伊洛河形成河流,伊河、洛河分別從南、西方向切開邙嶺進入洛陽市,從而改變了市內僅以周邊支流沖積和散流坡積而形成的堆積環境,區內形成了寬廣的河流沖積平原;晚更新世,邙嶺區繼續抬升,河谷區接受粗顆粒相的沉積,同時其它區域堆積了風成黃土;全新世以來,本區大面積抬升,脫離沉積環境,而伊洛河河谷則接受沖積落淤,厚度15~30m。洛陽盆地自中心至周邊,地形漸次升高,由低到高地貌類型依次為伊洛河河谷平原區、黃土丘陵(臺塬)區、基巖山區,這種有規律的展布,反映了洛陽盆地形成以來不同時期的古地理環境。

圖5-7 區域地質構造圖
5.3.3評價區水文地質條件
5.3.3.1含水層組的分布規律及富水特征
松散巖類孔隙水屬多層結構含水層,具有多時代成因、多層結構貯水構造特征,以地層時代成因為基礎、水文地質要素為依據、開采利用為目的,將其分為三個含水層組:第一含水層組相當于全新統、上更新統(Q4al+pl、Q3al+pl)含水層組,為河流沖洪積相,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砂及砂卵礫石層,呈下粗上細的二元結構,主要分布于伊洛河河谷地帶;第二含水層組相當于中更新統(Q2 al+l),分布于黃土丘陵區,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巖性為含泥質砂礫卵石層,局部半膠結狀,該層組局部或全部被疏干;第三含水層組相當于下更新統(Q1al+l),為河湖相沉積,巖性為砂及砂礫石層,靠近山前為砂卵礫石。
根據含水層埋藏深度和水力性質及開采技術條件,將本區松散巖類孔隙地下水分為兩種類型:淺層地下水(相當于第一、二含水層組)和中深層地下水(相當于第三含水層組)。
?、鍦\層地下水
淺層地下水含水層組在河谷平原區由全新統、上更新統沖洪積形成的一套砂卵石,粗砂礫石、中粗砂為主的粗顆粒地層,含水層底板埋深60~90m,含水層厚度30~50m,在此之間無穩定的隔水層。伊洛河沖積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埋藏淺,水量豐富,是偃師市工農業用水的主要開采層;黃土丘陵區及山前沖洪積平原區由上更新統和中更新統黃土狀粉土、砂礫石、砂卵石組成。含水類型以孔隙裂隙水和孔隙水為主,由于所處的地貌單元不同和含水巖性的差異,其富水程度變化較大。
根據盆地內已有鉆孔及機民井抽水試驗資料,淺層地下水富水性統一按5m降
深單井涌水量進行劃分。富水性分區見圖5-8。
?、偎繕O豐富區
評價區區內分布在伊河河灘一帶,含水層巖性以砂卵石為主,漫灘區水位埋深2~8m。一級階地區水位埋深8~15m,含水層厚度一般30.5~50m,滲透系數100~120m/d,單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
?、谒控S富區
分布在伊河南岸高崖村以南的高龍-故縣一帶。一級階地含水層以砂卵石為主,厚度8~30m,水位埋深3~15m;伊洛河二級階地以砂卵石及透鏡體為主,厚度10~20m,水位埋深10~30m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
?、鬯恐械葏^
分布于南部洪積扇及沖洪積平原大口-緱氏一帶。含水層為泥質砂礫石,一般厚度10~15m,最薄8.8m,水位埋深16~30m,單井涌水量500~1000m3/d。
?、嬷猩顚拥叵滤?/p>
中深層地下水系指埋藏在第一穩定隔水層之下至350m深度內的地下水。在周邊黃土丘陵區及伊洛河沖積平原區均有分布。據區內已有鉆孔及物探資料統計,在100~350m深度內,揭露到的含水層有7~8層,含水層由中更新統、下更新統、新近系砂卵石、中粗砂、中細砂組成,大致可分為2~3個含水層段,第一含水層段頂板埋深為108.19~154.0m,厚7~48m,巖性為砂、砂卵石夾粉質粘土;第二含水層段頂板埋深為154~270m,厚22.29~60m,巖性為砂礫石,泥質粉砂等,第三含水層段頂板埋深325.6~358m,巖性為砂、砂礫石夾粉土等。中深層地下水由沖洪積扇后緣向前緣水位埋深變淺,含水層粒度變細、分選變好,富水性變好。區內中深層地下水富水性統一按15m降深單井涌水量計算分區,富水性分區見圖5-8。分區如下:
?、偎控S富區
分布于伊河南岸高崖村以南的高龍-故縣一帶的中深層地下水含水層巖性為粗粒相砂卵石、卵礫石,半膠結砂礫石等,厚度10~20m,水位埋深一般9~15m;在洪積扇及沖洪積平原區及黃土丘陵區含水層巖性以下更新統卵石、砂為主,200m深度內有3~8層含水層,厚度30~60m,水位埋深30~80m,地下水豐富,涌水量一般為1000~3000m3/d。
?、谒恐械葏^
分布于大口-緱氏一帶洪積扇及沖洪積平原區。含水層巖性為中細砂、卵礫石,半膠結砂礫石等,厚度10~20m,水位埋深一般60~80m,最深可達100m,單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

圖5-8 評價區水文地質圖

圖5-9 評價區水文地質剖面圖(A—A’)

圖5-10 評價區水文地質剖面圖(B—B’)
5.3.3.2 地下水的補徑排條件
?、鍦\層地下水
?、艤\層地下水的補給條件
淺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方式有大氣降水入滲、徑流補給、地表水滲入補給、灌溉回滲、地下水的側向徑流補給、水面工程蓄水滲漏補給等方式。
?、俅髿饨邓霛B補給
伊河河谷階地區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多為1‰-0.1‰,水位埋藏淺,包氣帶為粉土、粉質粘土或砂卵石層,質地疏松,有利于大氣降水入滲補給;洪積扇及黃土丘陵區地勢較高,沖溝發育,地下水位埋藏較深,不利于大氣降水入滲補給。
?、诘乇硭疂B入補給
評價區內對淺層地下水補給量較大的地表水體主要是伊河,此外還有一些較小的季節性溪流。區內淺層地下水與黃河水有一定的水力聯系,淺層地下水受地表水的制約,隨地表水的變化而變化。
?、酃喔热霛B補給
評價區水利化程度較高,以井灌為主,機井密布,農灌涌水量較大,灌區回滲對淺層地下水的補給不容忽視。
?、艿叵滤膫认驈搅餮a給
黃土丘陵區地勢較高,地下水位高于階地區地下水位,而階地地下水位又高于漫灘區地下水位,在側向徑流的作用下逐級補給。
?、菟婀こ绦钏疂B漏補給
評價區東側為陶花店水庫,蓄水期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可側滲補給地下水。
?、茰\層地下水的徑流條件
從地下水位等水位線圖可以看出,淺層地下水位的變化與地形變化相吻合,淺層地下水的流向與地形坡降一致,即由山前的沖洪積平原區流向河谷階地,再由階地流向漫灘。
?、菧\層地下水的排泄條件
評價區淺層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為開采排泄和蒸發排泄。
?、匍_采排泄:河谷階地區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多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因此開采排泄是區內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谡舭l排泄:伊洛河漫灘區及階地前緣,包氣帶巖性多為粉土、粉質粘土及砂礫石層,局部淺層地下水位埋深小于地下水蒸發臨界深度。因此蒸發排泄是淺層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之一。
?、嬷猩顚拥叵滤?/p>
?、胖猩顚拥叵滤难a給條件
中深層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上游的側向徑流補給。區內中深層含水層與淺層含水層之間有一層穩定的粘土、粉質粘土相隔,其厚度可達50m。據本次調查,中深層水位埋深在山前地帶為45~67m左右,淺層地下水位埋深在山前地帶為30m左右。淺層地下水位高于中深層地下水位,二者之間水力聯系不密切。
?、浦猩顚拥叵滤膹搅鳁l件
評價區中深層地下水流向總體上與地形坡度一致,主要由北向南,即由沖洪積平原向河谷階地方向徑流。
?、侵猩顚拥叵滤呐判箺l件
中深層地下水的排泄以開采排泄為主,其次為側向徑流排泄,向下游排泄出本區。
5.3.3.3地下水動態變化特征
?、艤\層地下水
根據影響地下水水位動態變化的主要因素,區內淺層地下水動態可劃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偎男图皻庀笏男?/p>
該類型主要分布在伊河河漫灘及一級階地前緣地帶,區內一般無開采,淺層地下水動態主要受河流及氣象因素制約,距河邊線較近地段為水文型,稍遠的地段為氣象水文型。地下水位年變幅最大為3m左右,地下水位的升降與河水位漲落同步。該區年最高水位出現在河流行洪期和較大集中降水期,最低水位則出現在河水流量最枯,降水量少、蒸發量大的時期。
?、诮邓霛B徑流――開采型
地下水補給以降水和襲取伊河側向徑流補給為主。地下水排泄以人工開采為主,地下水位下降受開采影響較大的緣故。
?、蹥庀蟥D徑流開采型
分布于區內一二級階地、洪積扇及黃土丘陵區域。地下水補給以降水入滲為主,以開采和徑流為主要排泄途徑。豐水期,地下水位因開采減小及降水入滲量增大而升高,枯水期大氣降水入滲量減小,開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
?、浦猩顚拥叵滤?/p>
中深層地下水位動態變化與降水補給有關,但反應遲緩。中深層地下水變化周期與降水周期相比,水位上升期較雨季滯后2-3個月左右,水位下降期較非雨期滯后5個月左右,豐水年高于枯水年地下水位。這些動態特征表明,中深層地下水系統因上覆有較厚的隔水層,難以接受大氣降水的直接補給而是通過接納來自距離較遠補給區的地下水徑流,間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水位變化與地下水開采密切相關。因此,評價區中深層地下水動態類型主要為徑流―開采型。
5.3.4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評價區位于偃師市高龍鎮,由于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在伊洛河河谷區工農業用水多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開采量相對較大。工業開采及農業用水多為集中開采伊洛河兩岸的淺層地下水為主;居民的生活用水多為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和趙寨集中供水井的中深層地下水。
根據調查,項目區周圍飲用水源地主要為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和趙寨集中供水井,分布在項目區東部及東北部,項目區周邊村莊目前主要由供水管網進行集中供水,原農村較多自留井基本廢棄或用作為村民農業灌溉使用。
?、呸r業用水
根據調查,項目區位于伊洛河二級階地區,淺層地下水豐富,適合農業生產,項目區周邊廣泛分布有葡萄園種植基地及櫻桃采摘園等,周圍有大量的農業灌溉用井,井深多小于50m,主要開采淺層地下水用于農業灌溉。
?、萍惺斤嬘盟_采
?、俑啐堟偣┧畯S地下水井
根據《河南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高龍鎮供水廠地下水井位于偃師市高龍鎮左村,共1眼井,水井深度213m,日供水能力約1600m3/d,保護區范圍為水廠廠區及外圍東95米、西100米、南100米至207國道、北200米的區域,屬一級保護區。根據地下水調查資料分析,該項目處于廠區地下水的上游,不在項目廠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區,且所用井水為60m以下中深層水。
?、谮w寨集中供水井
趙寨集中供水井位于偃師市高龍鎮趙寨村,位于項目區東北方向約2500m處,共1眼井,水井深度約200m,主要供本村居民生活及農業灌溉用水,供水規模>1000人。
?、酃I用水
由于偃師位于伊洛河河谷及河流階地,地下水資源豐富,目前偃師主要的工業用水主要來自傍河水源地的開采。在伊洛河河谷有較多的飲用及工業水源地。在調查評價區內,主要有大唐電廠水源地,位于調查評價區北側翟鎮南側,靠近伊河北岸。
5.4 項目區水文地質特征
5.4.1項目場地概述
5.4.1.1 場地位置
項目位于偃師市高龍鎮207國道與顧龍路交叉口南約300m處。技改工程充分利用現有工程南廠區的儲罐設施、生產設施及公用輔助設施,建設一條年回收加工36000噸廢礦物油項目。

圖5-11 本項目場地位置示意圖
5.4.1.2 地質環境概述
技改項目場地主要位于伊洛河二級階地,整個區域地形相對平坦,地勢起伏較小。場區附近主要為工業廠區、村莊及集鎮?,F狀條件下,項目區周圍未發現地面塌陷、地裂縫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災害,擬建場地的穩定性較好,地基土工程性質相對較好,適宜工程建設。
5.4.2場地水文地質勘察
5.4.2.1 場地水文地質勘察工作
場地周邊區域水文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區域水文地質資料豐富。根據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分別在場地東側、北側和南側收集到原河南省地質礦產廳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在“河南省洛陽盆地地下水資源調查”項目中的90、87、84水文地質鉆孔;在偃師市水利局收集到東側高龍供水廠水井(CK1)和西側軍屯村水井(CK2)資料,根據收集到的鉆孔資料,分析了項目場地地層巖性和水文地質特征,調查區實際材料圖詳見圖5-12。

圖5-12 本次收集及主要工作部署圖
5.4.2.2 地層巖性特征
根據收集到的項目場地附近鉆孔資料,場地勘探揭露深度范圍內的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第四系上更新統(Q3)地層和第四系中更新統(Q2)沖洪積地層,巖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及卵石,現分別描述如下:
?、俜圪|粘土(Q3al):褐黃色,可塑,表層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等有機質和少量磚塊,結構松散,層厚5.5~7.5m,平均厚度為6.8m。
?、诜圪|粘土(Q3al):褐黃色,可塑狀態,土質較均勻,含黑色氧化物,偶見鈣質結核,針狀孔隙發育,厚度為10.2m~15.6m,平均厚度為13.8m。
?、鄯圪|粘土(Q3al):淺褐黃色,可塑~硬塑狀態,以可塑狀為主,針狀孔隙發育,含鈣質結核及姜石,厚度為11.9~14.8m,平均厚度為13.56m。
?、芊圪|粘土(Q2eol+pl):棕褐色,可塑~硬塑,針狀孔隙發育,可見較多黑色氧化物及白色鈣質條紋,局部見卵礫石薄層,厚度為9.5~13.6m,平均厚度為11.36m。
?、萋咽?Q2al+pl):雜色,密實,飽和,顆粒多呈圓狀、亞圓狀,巖性以石英巖、石英砂巖及火成巖為主,一般粒徑6~15cm為主,含量約占50~70%,以大量砂質和少量泥質充填間隙。
?、薹圪|粘土(Q2eol+pl):棕褐色,硬塑,含鐵錳質結核及黑色氧化物,無搖振反應,切面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和韌性中等,該層分布穩定且厚度較大,根據收集到的區域性資料,該層滲透性差,滲透系數達10-7cm/s數量級,為上部含水層的隔水層。

圖5-13 廠區水文地質圖
5.4.3場地水文地質特征
5.4.3.1 含水層的分布及特征
依據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勘察資料,項目場地勘探深度范圍內的地層主要由第①層粉質粘土、第②層粉質粘土、第③層粉質粘土、第④層粉質粘土、第⑤層卵石和第⑥層粉質粘土構成。其中第①、②、③層粉質粘土基本為連續穩定分布的包氣帶;第④層粉質粘土上部為包氣帶,下部則為飽水帶;由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可知,底部第⑥層粉質粘土則為上部含水層的相對隔水底板。
第⑤層卵石顏色較雜,母巖主要為石英砂巖,直徑一般為6~15cm,最大超過 20cm,磨圓度好,大量砂質和少量泥質充填間隙。項目區位于伊洛河二級階地,主要由沖洪積層形成,該層呈飽水狀態,是場地富水性較好的含水層??紤]到調查評價區的整體水文地質特征,將其定義為孔隙潛水。
5.4.3.2 地下水補徑排條件
廠區地下水含水層屬第四系沖積含水層,上部為褐黃色、棕褐色粉質粘土,厚度40~50m,下部夾有一層卵石層,厚度2~5m,巖性變化較大。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是降水,但由于上部粉質粘土密實,透氣性能差,滲透性較差,降水集中等因素,使得降水的補給作用有限。
偃師市總體地勢南高北低,受地形條件的影響,地下水總的流向由南向東北徑流,向東北伊洛河河谷方向排泄。在廠區附近,淺層地下水主要由南向北徑流。
5.4.3.3 包氣帶分布及特征
根據場地水文地質勘察資料,項目場地包氣帶巖性為褐黃色、棕褐色粉質粘土,可塑~硬塑,針狀孔隙發育,可見較多黑色氧化物及含少量鈣質結核,局部見卵礫石薄夾層。整個場地內均有分布,包氣帶厚度較厚,一般小于40~50m。
5.4.4水文地質試驗
5.4.4.1包氣帶滲水試驗
鉆探資料表明包氣帶巖性、厚度和連續性特征,通過試坑注水試驗測試包氣帶滲透性能,綜合分析包氣帶的天然防滲性能,為廠址區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為了場地包氣帶滲透性能,本次工作在廠區選取2個點進行了滲水試驗。根據場地擬建項目的地面標高,本次測定場地不同位置上部粉土的滲透性能。
?、灏鼩鈳r性特征
注水實驗前,據試驗點2.0m,先用洛陽鏟探明表層3.0m厚包氣帶的巖性特征,各孔包氣帶巖性特征參見表5-3。
表5-3 試驗點包氣帶巖性特征

?、圃囼灧椒ㄟx擇
廠區包氣帶巖性主要為粉土和粉質粘土,所以選用試坑雙環注水試驗方法測試包氣帶的垂向滲透性能。
?、旁O備的安裝
?、龠x定試驗位置,清除地表覆土,在下挖一個20cm的注水試坑,清平坑底;
?、趯⒅睆椒謩e為25cm和50cm的兩個試環按同心圓狀壓入坑底,深約5~8cm,確保試環周邊不漏水;
?、墼趦拳h及內、外環之間鋪2cm厚的粒徑5-8mm的粒料作緩沖層。
?、谱⑺囼?/p>
?、偻瑫r向內環和內、外環之間注水,保持環內水柱高度均在10cm,開始進行內環注入流量量測;
?、陂_始每隔5min量測一次滲水量,連續量測5次;之后每隔15min量測一次,連續量測2次;以后每隔30min量測一次并持續量測多次;
?、鄣趎次和第n-1次滲水量之差小于第n+1次滲水量的10%,試驗結束;
?、苡寐尻栫P探明滲水實驗的滲入深度。
?、菨B透性能計算
試坑雙環滲水試驗按下列公式計算試驗層的滲透系數:
式中 K---試驗土層滲透系數,cm/s;
Q---內環最后一次滲水量,mL/min;
F---內環底面積,cm2;
H---試驗水頭,cm;
Ha---試驗土層毛細上升高度,cm,取經驗值;
Z---滲水試驗的滲入深度,cm。
?、绨鼩鈳ё⑺囼灲Y果
建設項目場地包氣帶滲水試驗計算結果見表5-4。
表5-4 試坑雙環注水試驗成果計算表

5.4.4.2鉆孔抽水試驗
本次水文地質勘探期間,在收集以往資料的基礎上,選擇項目區西南方向約300m的農田灌溉機井進行單孔非穩定流抽水試驗,抽水試驗綜合成果見表5-5。
表5-5 孔抽水試驗綜合成果表


圖5-14 抽水試驗s—logt曲線圖
采用直線解析法,按下列公式計算含水層的導水系數和滲透系數。
式中:T—導水系數(m2/d);
Q—抽水井涌水量(m3/d);
i—s直線斜率;
M—含水層厚度(m);
K—滲透系數(m/d)。
通過上式計算,農田灌溉機井含水層導水系數為190.63m2/d,滲透系數為16.58m/d。
5.5 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5.5.1地下水水質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6)的要求,本項目為一級評價,應開展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詳細掌握調查評價區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本項目位于河流沖積平原,按照導則要求,應進行枯水期水質監測。2017年4月,委托河南摩爾檢測有限公司(通過CMA認證)對場地進行了地下水現場采樣監測工作。
5.5.1.1監測點
通過現場調查和井孔分布位置,結合工程平面布置及地下水流向,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對地下水監測的相關要求,本次對建設場地內及周圍環境敏感點進行了監測點布設,選取地下水水質監測點的具體情況參見表5-6,各監測點的相對位置參見圖5-15。
表5-6 地下水現狀監測點情況表


圖5-15 地下水現狀監測點位圖
根據以上地下水現狀監測點位圖,除了在項目廠區及周圍布設監測點以外,考慮本項目可能對周圍深層地下水的影響,分別在高龍鎮供水廠和趙寨村集中供水井布設了中深層水質監測點。
5.5.1.2監測項目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的要求,本次水質監測的項目包括常規的因子,如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性酚類、氰化物、砷、汞、六價鉻、總硬度、鉛、氟化物、鎘、鐵、錳、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鹽指數、硫酸鹽、氯化物、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化學需氧量等;結合本項目特點,選取石油類項目作為特征因子進行了現狀監測及評價。
5.5.1.3監測分析方法
樣品的采集、保存、分析與質量控制均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進行。各監測項目分析方法詳見表5-7。
表5-7 地下水監測分析方法

5.5.1.4監測結果
區內地下水的水化學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及人為因素影響。根據地下水水質分析成果資料:地下水礦化度為352~618mg/L,屬淡水;總硬度(以CaCO3計)為283~425 mg/L,屬中硬水或硬水;pH值為7.91~8.37,屬堿性水。
根據水質分析結果,采用舒卡列夫分類法(按陰離子分),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Cl- Ca?Mg、HCO3 - Mg?Ca、HCO3-Mg?Ca?Na、HCO3?Cl- Mg?Ca?Na等類型(見表5-8、表5-9)。
表5-8 淺層水化學類型一覽表 單位:mg/L

表5-10
淺層地下水水質現狀監測結果表(單位: mg/L) |
|||||||||||||||||||||||
項目/孔號 |
pH |
氨氮(以N計) |
硝酸鹽(以N計) |
亞硝酸鹽(以N計) |
揮發性酚 |
氟化物 |
氰化物 |
氯化物 |
硫酸鹽 |
砷 |
汞 |
六價鉻 |
鉛 |
鎘 |
鐵 |
錳 |
總硬度(CaCO3計) |
溶解性總固體 |
高錳酸鹽指數 |
總大腸桿菌(個/L) |
菌落總數(CFU/mL) |
石油類 |
化學需氧量 |
SY-1 |
7.91 |
0.047 |
16.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43 |
未檢出 |
73.2 |
43.9 |
0.004 |
未檢出 |
0.02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67 |
546 |
<0.5 |
<3 |
76 |
0.01 |
<10 |
SY-2 |
7.93 |
0.152 |
14.9 |
0.004 |
未檢出 |
0.429 |
未檢出 |
29.4 |
17.8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24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48 |
504 |
<0.5 |
<3 |
58 |
0.01 |
|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頁面版權所有 ? 2019 河南恒力潤滑油有限公司 豫ICP備1902298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洛陽